行业动态
融入长三角的民生红利正在亳州加速释放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根本目的是发展。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民生福祉。
规划一张图、交通一张网、办事一个章、民生一卡通……《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实施以来,我市积极融入长三角,不断拉近和江浙沪的时空距离,推动医疗、就业等资源的畅通流动,提供融入长三角的“一站式”服务,让六百万亳州人民的获得感不断增加、幸福感不断提升。
长三角来到家门口
“从亳州到杭州,以前坐火车要10个小时,现在坐高铁4个小时就到了。”说起高铁带来的变化,市民刘鹏感慨地说。
刘鹏是我市一家医药企业的营销人员,经常要到杭州、苏州等地出差。用他的话说,原来一听到“出差”俩字,“头皮就发麻。”“经常长时间坐车太痛苦了,一直就想着什么时候花在路上的时间能压缩几个小时就好了。”
如今,刘鹏的愿望实现了!2019年12月1日,商杭高铁亳州段正式通车。2020年6月份,商杭高铁全线开通。“路上的时间少了一大半,而且比较舒适。”刘鹏难掩脸上的笑容,“一年多跑几趟也不觉得累,业务量也跟着增长不少。”
以前坐普快,现在乘高铁,亳州到合肥的4小时车程变成了1.5小时,到芜湖由6小时变为2.5小时,到杭州由10小时缩减为4小时……此外,从2019年12月1日至今,高铁亳州南站已经历三次调图,最新运行图共确定运行列车66趟,亳州市民前往江浙沪地区更加方便。
高铁亳州南站副站长刘森说,亳州南站平时发送乘客量在3000人以上,周末接近5000人,尤其是杭州、上海方向的高铁车次,车票非常紧张。一年来,该站累计发送旅客110多万人次,到达旅客也接近110万人次。
有了高铁的亳州,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区域重点城市、淮河生态经济带重要城市以及中原经济区东部门户城市。亳州与长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冀三大经济圈的联系更加紧密,能够更便捷地承接上述区域转移的产业,实现亳州产业的提档升级。
“感觉高铁就像是公交车一样,在很远的两个城市间可以轻松往返。”郭先生是一名教师,他经常去合肥送资料,得益于高铁,他才能早上去下午就可以返回。高铁“公交化”,既节约了时间,又节省了住宿、伙食等开支,让亳州人出差变得简单轻松。
在方便“走出去”的同时,高铁也为更多“走进来”的人打通了便利之门,投资、洽谈、协作……各个行业显露出了积极向好的态势。
不出亳州直接看名医
长三角一体化过程中的红利,不单单表现在黏合跨省市之间的交通基础设施上,也投射在区域市场和公共服务领域中,解决老百姓面临的实际问题。 看病难,是医疗卫生领域老百姓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之一,而享受同质化的优质医疗资源,则成为长三角地区群众最盼望的事情。
涡阳县闸北镇许女士患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为了能够得到有效的治疗,全家四处奔波,已经花费了20多万元,不仅家庭经济陷入困窘,精力体力也难以支撑。让她没想到的是,亳州市人民医院邀请到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主任宋献民教授一个月来一次亳州坐诊。
“宋献民教授会定期来亳州坐诊,只要及时预约登记就能看上病。咱们在家门口看名医的愿望总算实现了!”许女士高兴地说。
目前,许女士在宋献民教授指导下治疗2个疗程,病情得到了基本控制。
近年来,市人民医院大力推进技术攻关和服务提升工作,通过“引进来 走出去”,积极与北京、上海及长三角等地的30多家国内知名医院建立业务协作关系,同时开通了解放军301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的远程会诊平台,可以点名邀请国内知名专家为患者会诊、手术或指导治疗。
沪苏浙皖地理相邻、人文相亲、往来频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把彼此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除了市医院,我市其他各大医院每年都会邀请许多国内知名专家开展会诊、查房等业务指导,让亳州人民享受到同质化的优质医疗服务。
跨省就医可直接结算
12月21日,在市区市政公园,刚从芜湖回来的孙女士正和好姐妹悠闲散步,拉家常。由于儿子在芜湖工作,孙女士不得不和老伴儿经常两边跑,看病买药如何报销则成了老两口的烦心事。
“儿子和儿媳工作忙,小孙子出生后,我和亲家就轮流到芜湖帮忙照顾。以前每次去之前,我和老伴儿都要提前买够足量的药,要不然只能垫钱等报销。”孙女士介绍,以前在异地就医结算时需提前垫付,老两口为了报销可没少跑腿。
自从我市在实现异地就医住院费用即时结算的基础上,又开通长三角异地就医门诊费用联网直接结算的功能后,她的烦心事总算解决了,“过去金额小的都懒得再报销了,现在提前备案后,直接刷卡就能报销,真的太方便了。”
医疗联盟、远程诊疗,让百姓就医不跨省;医保互通、信息共享,让看病报销更便利。记者从市医保局获悉,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为解决群众异地就医政策不一、报销不便等堵点、痛点、难点问题,我市在几年前就积极探索民生领域医保异地住院联网结算,在逐步扩大异地定点医院覆盖面的基础上,2019年又进一步推进了长三角异地就医门诊费用联网直接结算。
我市积极升级市医保管理系统,督促要求全市定点医疗机构改造HIS系统,全面对接省异地就医平台,积极开展网上备案,打通了异地就医的互联互通的信息渠道,实现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6631家医疗机构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全覆盖”。
2020年1-11月份,跨省异地就医住院直接结算8670人次,发生医疗费用26424.93万元,长三角异地门诊直接结算990人次,总费用333267.33元。
更多证照能互认互通
“疫情当前显担当,办事效率毫不逊于大都市,感谢两位警官为我们提供有温度的服务。”这是远在上海的李利民写给利辛县公安局治安大队户政中队的感谢信中的一句话。
李利民的老家在永兴镇大门村,2020年2月份因疫情滞留上海,无法回老家为家人办理户籍变更手续,于是通过网上办理。在户籍民警的帮助下,李利民顺利通过“户籍全程网办”在网上办理了相关户籍事项,虽没有“面对面”办理,但网上办事的方便快捷和后台民警的贴心服务,都让李利民夫妻感到了千里之外家乡的温暖。
这样的便利得益于公安部门“放管服”改革全面转型升级,推进公安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实现除法律法规规定的特殊环节外,个人政务服务事项100%。
此外,我市公安部门还依托政务服务平台实名认证体系和公安基础数据,通过“电子卡包”和“网证助手”模块,推动电子身份证、电子驾驶证、电子行驶证在“长三角”地区互认互通。
“2020年以来,全市共通过刷脸入住酒店30万余次,公安类电子证照下载量10万余件。”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还创新“网购”身份证服务。通过引入可信身份认证、人像比对等新技术,实现省内身份证、临时身份证全省通办和全程网办,群众只需下载“皖事通”或者“皖警便民服务e网通”APP,即可线上办理证件补领、换领业务,解决了办证难、办证慢、来回跑、不方便等突出问题,让群众不再受到工作日和必须到公安机关办理的时间、空间限制。
小到就医绿色通道,大到医保异地联动,长三角医疗服务“同城化”步伐不断前进。随着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联系更加紧密,区域内人们的来往日益频繁,区域市场、公共服务、教育共享、长三角生态建设一体化、社会事业等民生工程一体化诉求也越来越迫切。
构建长三角城市“幸福圈”,推动区域内市场和民生资源进一步合理配置与共享,让老百姓拥有更多获得感,正通过一项项实实在在的合作而初见成效。
“融入长三角,的确关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我们要积极融入,在融合中学习,缩小和发达地区的差距。”市民王飞说。(记者 李锦文)
热点信息
-
近日,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创新迭代推出《2024年优化制造业营商环境若干举措》(以下简称《若干举措》...
-
安徽省“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公示活动,由原“重合同守信用”活动更名而来,是市场监管部门组织开展的,旨在...